雲林縣褒忠國中有機菜園融入課程教材

學校的有機菜園,可透過種植有機蔬果的過程及有關活動,加深同學們對植物的了解。有關有機蔬菜的課題很多,以下作簡單的重點介紹:

一、蔬菜分類

了解蔬菜的分類,我們在設計菜園時及在安排輪種時,有所依據。蔬菜種類很多,在這裡介紹一個按栽種特性,綜合植物學分類和食用部分的實用分類方法。

種類

例子

食用部份

一般適宜生長的環境

主要繁殖法

十字花科類

白菜、菜心、西蘭花、椰菜

葉球、葉片、花蕾

主要在較涼冷的氣候

種子

葉菜類

通菜、生菜、莧菜、塘蒿

嫩葉

需要較多的水份和氮肥

種子、插枝

豆類

紅豆、黃豆、蠶豆、荷蘭豆

嫩果莢、豆

有不同品種適應冬、夏季天氣

種子

瓜類

冬瓜、節瓜、絲瓜、青瓜

瓜果

要求較高的溫度和日照

種子

茄果類

矮瓜、番茄、甜椒、辣椒

果實

較肥沃的土壤

種子

根菜類

紅蘿蔔、白蘿蔔

膨大的根部

冷涼的氣候,疏鬆深厚的土壤

種子

蔥蒜類

洋蔥、大蒜、大蔥

葉、葉基膨大部分

 

種子、分株

薯芋類

馬鈴薯、芋、薑

膨大的莖部

多數薯芋類作物都能耐高溫(馬鈴薯除外)

分株

水生蔬菜

蓮藕、慈菇、菱角

根、莖、葉、種子

肥沃土壤

種子、分株

多年生蔬菜

蘆筍、金針菜

葉、莖、花

 

種子、分株

香草類

胡椒薄荷、香蜂草、魚香

葉、種子、花

多數適應較涼冷的氣候

種子、分株

 

 

 

 

 

 

二、土壤

健康的泥土,是成功的有機耕種的必然元素。一個有機農夫,總會先考慮怎樣才能保持泥土肥沃。只有健康肥沃的泥土,才有生長旺盛的作物。

 

土壤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表面的陸地是由岩石組成的。自然界各種力量如風化作用及植物的生長活動都會使岩石慢慢作出變化,最後變成泥土。

四季溫度的不同及日夜的溫差使岩石長期受到冷縮熱脹的壓力,因而爆裂。風雨、河水及海水等都會侵蝕岩石。當植物不斷生長而根部日漸伸長及膨大時,會把岩石裡的空隙迫大。在岩石表面生長的地衣和苔蘚,會產生分泌物,影響岩石的結構,令石塊解體。岩石就是這樣經過長年累月,由大石變成碎石,再變成更細小的石塊,最後變成細碎沙粒及土粒。一些低層次植物,如草、蕨類植物會在這些碎粒上生長起來,動物亦開始在這裡生活。這些生物死後,便會落在土粒上,經過細菌及其他微生物的分解後,形成有機物並與土粒混合,成為土壤。

土壤的成分

(1) 礦物質

組成大小不同的土粒,包括黏土、粉砂、細砂粒、粗砂粒及石礫等。它們的百分比可決定泥土的土質,土質則可反映出泥土的潛在生產力。

(2) 空氣

土粒與土粒之間的空間可存在著空氣。植物與土壤中的動物及大部分微生物均需要空氣來生存。

(3)

水可以將已溶解的養份帶入植物根部。可是如果水份太多,或疏水不良,便會使水份佔據土粒間的空間,減少空氣儲存,造成缺氧環境。水分太多太少都會對植物生長構成不良的影響。

(4) 有機物 / 腐殖質

生物的排泄物和屍體、落葉、枯枝等有機物遺落在土中,被微生物分解而成為腐殖質。腐殖質可以令土壤更肥沃,提供養分給植物,亦可改良土壤的結構,使土壤裡有充足的水分和空氣。

(5) 其他各式的生物

包括所有在土壤中生活的生物,由微生物到蚯蚓等。有些動物如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動,能令土壤的空氣增加。它們的生死與生活,都是土壤中養料循環的一部分。

以上五種構成土壤成份的比例會因時、因地方而異。

土壤質地

實際的土壤不可能只由某個類別的土粒單獨組成,絕大部分都是由不同類別的土粒混合而成。土壤質地即是指土壤中各種土粒的比例。我們不能把土質分成絕對好或壞,因為不同的作物會喜歡不同的泥土。

根據土粒的大小,我們可以將它分成以下幾類:

砂粒(土粒直徑 0.02 mm – 2 mm

粉砂(土粒直徑 0.002 mm – 0.02 mm

黏土(土粒直徑< 0.002 mm

土質一般可分為三類型:

1. 砂土( Sandy Soil ):含有較高百分比的砂粒

2. 黏土( Clay Soil ):含有較高百分比的黏土

3. 壤土( Loamy Soil ):含有適當百分比的各類土粒

三、有機肥料

有機物能於大自然裡分解,然後釋出養份予植物利用。實際上,我們是先用有機物飼養泥土裡的各類生物,然後它們緩慢而穩定地擇出各類養份。植物由於獲取充足而全面的養份而生長得健康茂盛,故而少病少蟲。同時有機物亦能改善泥土的結構,創造一個排水良好,空氣流通,保水,保肥的環境,令泥中各生物更適合生存。

為什麼要施肥?

如泥土含有足夠的有機物,則其本身已是一個健康而肥沃的生長環境,農作物已可健康地成長。但是一般情況下,施肥仍有其需要,因為:第一,有個別作物於某特定時間需多施點甚麼肥料,以獲取最佳表現;第二,土壤可能有一種必需養份嚴重缺乏;第三,沒有足夠的堆肥或有機物供應土壤必需的養份。

植物所需的養份

要令植物健康成長有 16 種元素不可或缺:

主要原素: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

微量原素:硼、錳、鐵、鋅、銅、鉬、氯

主要原素為植物組成成份,需量較多。而微量原素為生化反應所需,需量較少。以上各原素,除碳、氫、氧可以由空氣和水吸取外,其餘均要由泥土供應。

四、化學肥料出了些甚麼問題?

雖然化學肥料無臭無味,容易施用,乾淨企理,效果神速,但卻會帶來種種問題。

養份不全面

一般化肥只供有限的養份,主要有氮磷鉀三樣或其中一兩樣。另一些複合肥,會提供多一至數種其他元素,但都不全面。

植物生長受制

在沒有足夠養份供給下生長,植物會變得潺弱而更易受病蟲害襲擊,故需頻施化學農藥,以確保收成。

植物營養不全

先天養份不平衡,後天肥料供應不全面,故長出來的植物容易出現礦物鹽缺失徵狀。

容易流失,造成污染

為了讓植物容易吸收,使效果更顯著,化肥都十分易溶於水。植物未能吸收的肥料,會被沖入河道,造成污染。

使泥土變得瘦瘠

當化肥不能滿足植物生長所需時,植物便會在泥土裡自行吸收。但長期下去,泥土裡的某些元素便會變得缺乏,因而失去養份平衡而變得瘦瘠。

造成表土流失

化肥令泥土裡的生物走光或死光,令它失去黏附力,改變了它的結構,令化肥流失更快。在豪雨及刮大風時,表土容易被沖走或吹走,漸漸土地便不能再種植。

破壞生態平衡

化肥擾亂了泥土裡的平衡,亦沒有提供有機物予泥土中的生物,令它們逐漸死亡及絕跡。結果泥土變成了一堆沒有生命的礦物,只有越來越貧瘠,唯有倚賴更多的化肥補充,造成惡性循環。

危害人類健康

化肥在田間使用,大部份沖進河流,其中部分會變致癌物質,人喝了那兒的水產,都會有危險。

使蔬菜含水量高,而儲存期短

由於化肥易於吸收,收效宏大,故此作物收成時間確實是縮短了。但是植物的生長跟本沒那樣快,植物來不及製造足夠的物料填入細胞內,它們只能脹大細胞,然後加水入內。故此化肥種出來的菜含水量高,而儲存期短。

五、有機肥料有甚麼好處?

有機肥料例如堆肥不單給予泥土提供較全面的養份,還是一種土壤改良劑,能改善泥土結構,緩和泥土酸鹼度。堆肥本身就是有機物,其本質帶有黏性,可黏著幼細的黏土粒子,成為較大的團粒,團粒之間便形成了較大的空間,有助疏水及疏氣。它亦可以黏著沙粒,把原本鬆散的沙質結構變得緊密,有助增加保水及保肥能力。泥土上厚厚的有機物就像綿花一樣,可吸收水份,減少泥土的水份蒸發,減低因風雨所做成的水土流失。

基肥

在未下種或末移種之前,施於泥土的是為之基肥。將肥料均勻地撒於泥面,將之與表面 10-15 厘米泥土混合。或者在移種時,先挖一個比待種的植物的根球還要大的泥洞。將一撮挖出來的泥與肥料混合(最好是用堆肥),放回泥底,再將植物植入,蓋滿泥土,略壓實,充份淋水。

追肥

在植物生長期間,施於植物周圍或直接施於植物上的為之追肥。通常在植物生長最迅速,最需要額外養份補充時使用。但使用前須先除草,否則野草會將養份搶去。若為固體肥料,可施於植物周圍,以不直接接觸植物為度,以免燒傷植物。若為液體肥料,可淋灑於植物上。在生長旺盛的季節,可每 2-4 個星期薄施液肥一次。液肥須適當地稀釋,稀釋程度視液肥熟腐程度、植物生長狀態與及天氣因素而定。最適宜的施用時間是一早一晚,那時氣溫較低,故不易燒傷植物。最好能在施用後,再以清水淋灑。

 

 

 

 

六、常用的有機肥料

花骨粉

是碾碎的牛骨。如牛骨先煮過再輾碎,是為熟骨粉。如未經煮過便輾碎,則為生骨粉。生、熟骨粉均屬緩解肥,唯生骨粉較熟骨粉更慢。氮鉀的百分比 4-22.5-0.2 ,另有 24% 鈣。由於屬緩解,故宜作基肥用。每平方米 50-150

 

動物糞便

由於富含氮素,故不宜直接放入泥中,最好能先放入肥堆中處理。如果直接施用於泥土,可先與泥土混合,至少一個月後始下種或移種植物於其上。使用動物糞便需小心可能含有各種細菌,且一般由於豬隻飼料中已加入高量的銅鹽,故豬糞製成的堆肥,重金屬含量仍十分高,不宜長期使用。

其他肥料

其他如魚鰓、魚腸、魚鱗、茶葉渣、湯渣等亦可作有機肥料,但最好能先放入堆肥桶內堆漚成熟才使用。市面上亦有一些商品有機肥出售,但需小心閱讀包裝上的說明,如有疑問,可與相關團體聯絡。

綠肥 (Green Manures)

特別種來做肥料的作物。通常會是一些生長迅速,容易腐爛的植物(如芥菜)或其他豆類(固氮作用)。可在兩造中間下種,或在前造作物收割前 1-2 星期下種。到下一造下種或移種前 7-14 日鋤入泥中。

 堆肥

堆肥就是模仿大自然的循環,將本來稱為垃圾而又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如落葉、枯草、動物的屍體和排泄物等)堆放在一起,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讓各類動物及微生物以較高的速度把它們分解。過程中,被分解的有機物質會釋放出熱量、二氧化碳。最後轉化為深啡色、帶泥土氣味並含有高養分的腐殖質,稱為「堆肥」。

把有機垃圾循環利用,減少浪費

香港每日生產的固體廢物數以公噸計,根據環境保護署的資料,在 2001 年,香港人每日就生產了 16,800 公噸的固體廢物,相當於 26 萬位市民的體重總和。這些廢物當中包括都市固體廢物、拆建廢物、化學廢物及禽畜廢物。這些廢物主要會以堆埋處理,故此預計於 10 15 年內香港的堆填區將會飽和。棄置於堆填區內的廢物中,有部份屬於有機物,如廚餘、落葉、淤泥、糞便和廢紙等。它們被埋在堆填區內,不但佔用珍貴的土地,而且由於缺乏氧氣,分解十分困難,分解過程亦會產生巿害氣體甲烷(沼氣),及可能滲漏污水,引致環境問題。

另一種通常用來處理固體廢物的方法──焚化,更不適用於有機垃圾。這種方法不但價錢昂貴,而且由於有機物多數含水量高而令燃燒效果不理想,效率低,更會製造較多廢氣和毒性極高的有機污染物,要用更多的資源去處理淨除。

如果拿這些固體廢物去堆肥,使它成為有用的土壤改良劑,不但可以資源再用,而且堆肥後廢物的體積亦會大幅下降,大大節省於處理、存放及運輸上的成本。

堆肥是一種天然的土壤改良劑

若將堆肥與泥土混合,它可改良泥土的結構,調較泥土的酸鹼度,又能把原本鬆散的沙質結構變得緊密,改善保水力、疏氣性、排水力和保肥力等等,亦能提供均衡的基本養份予植物,是一種上佳的土壤改良劑。

參考資料來源:奇摩部落格米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cjh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